教研资源当前位置: 首页> 教研资源> 教研资源
北京大学综合大学教师教育的新探索——北京大学“明师培养计划”的案例分析
时间:2021-06-18 来源:

文东:综合大学教师教育的新探索——北京大学“明师培养计划”的案例分析

02012月,北京大学教育学院、研究生院和校团委联合推出了北京大学“明师培养计划”。该计划旨在为北京大学“研支团”(全称为“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成员提供课程化、系统化的岗前培训,也为校内其他有从教意愿的在读硕士生、博士生提供专门、专业的教师教育课程,探索一条以非学历课程计划形式开展教师教育的新途径。作为该计划的主要策划者和管理者之一,笔者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和讨论以就教于同行专家,也希望能对其他综合大学开展教师教育有所启发。

一、政策导向和现实背景


2018 1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支持高水平综合大学开展教师教育”“建立以师范院校为主体高水平非师范院校参与的中国特色师范教育体系”。之后教育部等五部委印发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 )》,进一步提出:“鼓励高水平综合性大学成立教师教育学院设立师范类专业。”2019 10 南京大学陶行知教师教育学院挂牌成立,“标志着顶尖综合性大学正式参与到了教师教育工作之中[1]同年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和苏州大学两所双一流建设高校开办了教师教育学院或师范学院202011上海交通大学成立教育学院并定位于重点发展高层次的高中学科教师教育综合性高校开展教师教育似乎迎来了一个小高潮

其实鼓励综合性高校开展教师教育实现教师教育开放化是国家长期一贯的政策导向早在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就提出,(除师范院校外)“其他高等学校也要积极承担培养中小学和职业技术学校师资的任务”;1999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也再次提出鼓励综合性高等学校和非师范类高等学校参与培养培训中小学教师的工作探索在有条件的综合性高等学校中试办师范学院”。经过近三十年的改革与发展从广义上看综合性高校已经成为我国教师教育的重要力量之一这些高校通过合并师范院校设立教育学院教育研究所等方式建设教育学科以培养教育硕士教育博士开展教师在职培训等方式参与中小学教师的培养培训而且许多高水平师范大学通过发展非师范专业已经成为事实上的综合大学因此可以认为国家政策鼓励综合性高校举办教师教育”,实际上是希望更多的高水平综合大学参与甚至期待这些大学像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一样成立专门的教师教育学院通过教育硕士等专门的学位项目培养中小学新教师
在此背景下北京大学也备受期待一方面北京大学是中国高水平综合大学的代表之一也是最早成立教育学院的综合性大学之一有开展中小学校长教师培训的丰富经验因此自然被不少人认为更有条件开展教师教育”。另一方面近几年来不断有媒体报道一些学校在教师招聘中去师范化”,甚至某中学招聘 20 位新教师 19位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综合大学来自师范院校的只有 1 [2]据北京大学就业指导中心统计2019 共有 124 位毕业生选择在中等和初等教育单位从教其中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分别为 29626),尽管不如媒体报道的那么夸张却也为数不少面对国家的政策倡导和学生市场的需求北京大学理应在教师教育方面有所行动按照常规思路北京大学应该依托教育学院开展教育硕士培养项目但从北京大学人才培养整体规模和结构考虑即便能获批教育硕士培养资格能分配到的招生指标也会非常有限所以北京大学迟迟没有启动专门的教师教育学位项目

二、“明师培养计划”的基本构想


新的契机来自对研支团成员的岗前培训。“研支团是由共青团中央教育部等部门共同组织实施的西部支教计划每年从全国部分重点高校中招募一定数量具备保送研究生资格有奉献精神身心健康的应届本科毕业生或在读研究生到国家中西部贫困地区中小学开展为期一年的支教志愿服务按照该计划的要求项目高校应开展对研支团成员的岗前培训:“要制订培训计划建立培训台账围绕提升理论素养增强教学技能熟悉管理规定了解服务地风土人情等内容开展不少于60小时的岗前培训。”[3]北京大学是研支团最早的项目高校之一截至20209已经派出22批次392名学子赴青海西藏新疆内蒙古云南等边远地区开展支教扶贫工作并已完成第23研支团25位成员的选拔为进一步提升研支团成员岗前培训的质量北京大学教育学院研究生院和校团委三方商讨研究认为应该以教育学院为主体开展课程化系统化的培养培训同时这些课程也可适当向校内有从教意愿的其他硕士生博士生开放以培养一批适应中小学教育需要的高水平的新教师于是便逐渐产生了北京大学明师培养计划”。

明师出自韩非子》,意为贤明的老师”。习近平总书记也曾指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神圣使命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因 此,“明师培养计划的立意和愿景不只是培养一批合格的中小学教师而是要以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和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为目标着力培养明大道明学理明自己明学生的明师”,使之成为学生锤炼品格探索知识创新创造奉献祖国的引路人和未来中国教育改革创新的引领者
该计划规定其招生对象需符合三个要求。(1对于从事教育事业有强烈的愿望和志向;(2品德高尚有较强的教育教学相关能力素养;(3已获得北京大学本校保资格的大四学生或北京大学非毕业年级的在读硕士生博士生专业不限
明师培养计划为学生提供理论课程实践课程研究课程三方面课程其中理论课程包括以下7人生修养与学校德育教育与社会发展学习科学与未来教育设计有效的教学教育评价改革与实践方法学生发展与生涯教育教育领导与学校管理每门课程1学分16学时要求学生至少选修其中的4门课程实践课程包括四部分实习准备课教育实习与教师资格1学分16学时);线上和线下教学见习一周左右的夏令营支教半年以上的教学实习(“研支团成员可以支教代替)。研究课程包括教育调查研究方法2学分32学时和教育调查报告与论文写作两部分该计划还拟为每位学生配备学术导师和实践导师
整个计划的培养周期是2~4第一年进行成员选拔课程学习线上和线下见习夏令营短期支教完成者可以获得北京大学明师培养计划初级证书”,意味着可以成为合格的实习支教教师第二年进行教学实习完成两部分研究课程完成者可获得北京大学明师培养计划中级证书”,意味着可以成为合格的中小学新教师对于完成支教任务返校学习的中级证书获得者在其读研的两年期间还将视情况提供进一步的个性化培养参加该计划者所选课程学分可计入个人研究生阶段学业学分符合所在院系培养计划要求的还可抵扣任选课程学分

三、关于“明师培养计划”的学术性与师范性


学术性与师范性的关系是教师教育中长期存在又难以有效平衡的问题一方面由于时代发展知识进步对教师文化知识和学术研究素养的要求迅速提高对高学历研究型跨学科复合型教师的需求与日俱增另一方面随着教育学术研究的发展尤其是对教师专业发展及其对学生学校社会的影响认识的深化人们对教师的教育教学基本技能教学设计组织管理信息素养品德培养家校沟通社会调查等各方面能力的要求越来越多越来越高如果不注重学术性则可能导致教师发展后劲不足而如果不注重师范性则可能导致教师上岗初期难以完成基本教学任务甚至误人子弟在培养周期总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师范院校可能为追求学术性把教师教育的专业课程和训练压缩到最低点一度导致我国的师范教育学术性师范性都不高[4]另一方面由于热衷于高学历名校毕业一些中小学招聘的部分非师范专业毕业生尽管也通过考试获得了教师资格证书但他们在教育理念实践能力职业适应以及职业稳定性等方面存在明显缺陷也受到各界的诟病

明师培养计划实际上是采用学术硕士博士+教师教育辅修的模式首先保证学生在各自专业接受完整的本科和研究生阶段学术训练获得相应专业的硕士博士学位在此基础上开展适当的教师教育理论课程涵盖教师教育的主要知识领域采用74的方式均为81学分的短课程便于学生灵活选修通过系列化的设计加强实践课程除专门的实习准备课程外还安排有线上线下教学见习暑期夏令营的教学适应以及至少半年的教学实习支教团成员则有整整一年的实习支教)。
除此之外该计划还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强化师范性”:第一面试遴选要求申请者提交个人申请书支教或相关时间证明教师资格证书能力特长证书等材料同时要对每位申请者进行面试从中考察申请者的基本素质语言表达文字板书教学设计以及教育情怀精神气质等二次招生方式选拔出具有较强师范性的学生第二过程淘汰在持续2~4年的培养过程中通过课程学习见 习实习教育调查和论文写作等环节逐步加深学生对教育教学工作的认识力求达成知之深爱之切之效同时也允许学生中途退出逐步淘汰只有一时热情而无法持续者
截至20211,“明师培养计划已经完成首批45位学生的招生工作除按要求必须加入该计划的研支团25 名学生外还另外通过个人申请试讲面试等程序招收了20名学生在后一群体中有博士研究生5硕士研究生15来自理工科院系12人文社科院系8还有10名学生已经或正在考取教师资格证已经报名或通过笔试)。从面试情况看不仅全体入选学生在普通话基本教学能力方面都有较好的基础部分学生甚至已经将从教作为自己的志业一名学生很有代表性她在申请书中写道

“必须坦诚地承认,我并非一开始就志在教育。我生长于大山中的三线小城,小城的教育资源是那样捉襟见肘,教育理念是那样充满偏颇,以至于那时的我不曾为教师一职戴上任何光环……转折出现在一次支教中……我随队前往河南农村小学支教,并度过了许多个因深思而无法入眠的夜晚……那时,我第一次作为教育者,看见了教育中的‘人’……后来,我开始有意识地以支教者、对话者、课程助教等身份与各地孩子接触……再后来,有学生告诉我,我教他的东西让他找到了自己的道路……看着他们走向未来,我也找到了自己的路:走向教育。”

为此她也采取了切实行动考取了教师资格证书这样一些真正有教育情怀的同学也是明师培养计划”“师范性的重要保证之一

四、关于“计划”的可行性和推广性


明师培养计划最终成效如何不仅取决于生源更取决于师资力量和整个培养过程中各方面的支持和努力北京大学于2000年成立教育学院有一批教师长期从事基础教育教师教育相关研究和教学工作成立有基础教育研究中心”“考试研究院”“高中大数据实验室”“学习科学实验室等相关研究机构可以为本计划提供长期的学术支持学院每年都开展大量中小学校长和教师培训与北京和全国多地的中小学校都有广泛的联系在聘请实践导师开展学生实习等方面有较好的条件项目启动后教育学院动员了11位教师参与到9门课程的建设之中研制了各门课程教学计划并通过了学院学术委员会的审议2021年春季学期开始课程陆续进入北京大学研究生课程目录供学生选修学生见习实习夏令营的联系和组织工作也在有序推进由于明师培养计划可以积极回应国家对高水平综合大学举办教师教育的政策倡导促进复合型人才培养提升研支团成员岗前培训质量并加强对其支教期间的指导和管理因而该计划也得到了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和校团委的大力支持综合以上情况可以判断,“明师培养计划这条教师培养之路至少在北京大学是可以走通的这一模式对于其他高校开展教师教育或许也有一定的启发借鉴意义

首先该模式无须申报教育硕士学位点新增硕士生招生计划而且学生不需要写硕士学位论文因而在综合大学推广时阻力和困难都会相对较小在严格控制甚至压缩硕士生招生规模的情况下许多综合大学分配几个教育硕士招生名额都会困难重重北京大学明师培养计划则因不授予单独学位首批招生就达到45将来甚至可以更多从扩大师范生规模角度看该模式是比较高效
其次该模式与研支团有效结合不仅有利于提高研支团岗前培训质量也可望探索出一条基于研究生支教的教师培养之路据团中央提供的数据2020年派出的第22研支团有项目高校197派出团员 2383 2021 年即将派出的第 23 研支团将有203所项目高校团员数量达到2585这些成员中很大一部分是来自非师范院校或非师范生专业。“明师培养计划模式以专门项目证书方式对研支团成员进行系统的教师教育这一工作可以在有条件的综合大学单独实施也可以联合多所高校包括师范大学共同开展同时由于研支团成员有整整一年的支教活动可以有效解决教师教育中最棘手的教学实习时间不足的问题也为项目高校开展教师教育创造了条件
再次该模式的二次招生方式对于从综合大学包括师范大学非师范专业选拔和培养师范生也具有一定的启发借鉴意义。“明师培养计划是在非师范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中进行选拔与高考期间填报师范专业或国培计划相比此时的学生在心智成长职业意向等方面都更成熟对教育事业真爱的可能性更大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从广大的非师范生中选拔培养出一批真正乐教善教者从而进一步促进我国教师教育体系的开放化
当然,“明师培养计划目前尚处于初期试行阶段在后期的课程教学资源支持组织管理等方面都可能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问题我们愿意克服困难继续探索不断改进

参考文献[1] 王运来,高慧敏,谢雯. 试谈综合性大学开办教师教育的三次探索[J]. 江苏高教,201912):41-48.[2] 李帛,张雪莹 . 高水平中学教师招聘“去师范化”趋势探析——基于教师市场全面开放背景[J]. 文教资料,202020):103-105.[3] 全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项目管理办公室. 关于组建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第23届(20212022年度)研究生支教团有关工作的通知[EB/OL]. 2020-09-03[2020-12-02]. http://xibu.youth.cn/gzdt/tz/202009/t20200903_12479675.htm.[4] 顾明远. 论教师教育的开放性[J]. 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14):1-5.

Copyright © 湖南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 2020
地址:湖南省湘潭市雨湖区桃园路湖南科技大学第二办公楼
邮政编码:411201 教育科学研究院:0731-58291032、hnkdjky@163.com 教师发展中心:0731-58290566、jsfz@hnust.edu.cn